美國當代學者科恩在其影響廣泛的著作《論民主》中特別強調了“參與”的含義。在他看來,無論民主政治采取何種形式,關鍵在于民眾的參與。 “社會成員多廣泛、多深入地參與共同的相關事務,在什么問題上,這不是做過什么的問題,而是現在正在做什么的問題。民主永遠處于被需要的狀態改進,再改進這個過程永遠不會完成。”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政治參與的過程和形式不僅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還涉及技術問題。如果沒有快速交互的信息傳輸技術,尤其是快速甚至實時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的出現無疑為人們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互聯網不僅改進了政治參與的方式,而且改變了政治參與的方式。
當互聯網迅速而廣泛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時,互聯網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人們不再僅僅依靠投票、代表、信訪等傳統渠道參與社會政治生活。本網站提供的電子投票箱、BBS、E-mail等信息傳遞渠道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同時,政治參與手段進一步網絡化、數字化,大大拓展了政治參與的空間和渠道。互聯網的發展是對傳統政治體制的創新,即政府加入數字化行列,實現辦公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和信息綜合共享。政務信息化已成為社會信息化的必要基礎。當計算機和網絡在政治參與中得到廣泛應用,必將促進公民與政府官員的直接對話,增加政府運作中的輿論權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未來政治參與的結構和方式。
首先,政府有了自己的網站設計后,為公民的政治參與提供了新的渠道。研究數據表明,各級政府掌握著80%以上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信息,以及所有的政策和法律信息。政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公民更接近信息的條件和可能性。政府將成為信息的“中轉站”。政府通過準確、及時發布信息,方便公民隨時查詢、查閱。政府互聯網化使組織結構由官僚化向扁平化發展,權力結構由控制向分權化發展,決策結構由垂直向互動化發展。這種結構性變化呈現出一種開放的狀態,使得行政組織體系與外部環境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反應能力和公民參與政治的機會。公民可以隨時在線訪問任何政府機構,了解政府機構的職能和運作。
二是通過電子選舉、電子投票、網上民意調查等方式,將有關參政信息快速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政府也可以提供相關信息,滿足公眾查詢。借助在線民意調查了解民意,獲得公眾支持和認可。通過電子郵件、新聞組、在線論壇、電子布告欄等多種方式,可以低成本地大范圍傳播信息。政府
與公民的良性信息互動,使公民能夠更大程度地獲得知情權和參與權,也使政府能夠更直接地了解人民健康狀況,從而及時做出政策調整和修正。
最后,網絡改進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技術手段,并將成為政治對話的工具。公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得到了簡化。公民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加強與決策者的政治溝通,方便快捷地向政治機關表達利益訴求。
我們專注高端建站,小程序開發、軟件系統定制開發、BUG修復、物聯網開發、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十余年開發經驗,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多一次對比,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