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國上網人數只有200萬,但在傳統經濟模式下,原本不發達的支付手段和流通體系遭遇了席卷全球的電子商務的沖擊,對于第一次。 1999年至2000年,我國電子商務開始進入以電子商務項目的探索和開展為特征的新時代。這主要是由于以下三個因素:一是網民數量急劇上升;二是涉及大量國內外風險投資;第三,中國人對電子商務應用和發展的認識有所提高。總體來看,我國電子商務已經從宣傳啟蒙階段進入到實施階段。
1999年,當電子商務B2B(企業對企業)模式名聲大噪,甚至走向世界的時候,我國的B2C(企業對消費者)和C2C(消費者對消費者)模式也開始了經歷造勢階段。真正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在B2C模式下,網上書店、網上商城、網上拍賣、網上郵購等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網站相繼推出,支付方式也多樣化,給網上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少電子商務企業和工商企業開始考慮跨行業電子商務。首都電子商務城開始開展企業間電子商務;海爾集團等國內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在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應用電子商務。證券電子商務也發展起來,“網上炒股”已經成為部分網友的現實。
此外,ICY、1SP等國內網絡服務商終于在1999年開始大規模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在幾家知名網絡服務商中,網易率先推出網上拍賣業務并取得成功后在最初的較量中,搜狐推出了網絡購物。渠道方面,新浪推出了新浪商城,其他網絡服務商也爭相推出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設計、電子商務服務系統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2000年,中國政府電子商務的目標是在年內進行試點,逐步建立起供國家重點企業分享經驗的電子商務平臺。由信息產業部牽頭的中國政府引導項目——政務互聯網工程和企業互聯網工程,引導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上網運營。 520家國有企業率先享受電子商務紅利。到2003年,全國1.5萬家大中型企業中85%實現企業管理信息化,50%以上的小型企業實現計算機應用。此外,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0年1月統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890萬,其中15%是以電子商務和網上購物為目的的網民。條件成熟時,87%的互聯網用戶希望在網上購物。據美國IDG報告,到2003年我國網民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近40億美元,可見電子商務在我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我們專注高端建站,小程序開發、軟件系統定制開發、BUG修復、物聯網開發、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十余年開發經驗,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多一次對比,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