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自從去年阿里巴巴上市,馬云成為中國首富之后,今年各方都在跟進電商平臺。首先,網站做的網店一定要有實體店。網店被征稅,脫離了系統監管、自由自在的C2C模式網店也開始過上了“如履薄冰”的生活。
在線商店應該征稅嗎?在線商店的稅收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的大部分實體店都承擔著高昂的租金、稅金和人工成本。如果網店不征稅,這種競爭確實不公平。但換句話說,中國龐大的網購市場是客觀上因實體店稅負過重而得來的。早在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我國電商之所以發展如此之快,與政府的放任有很大關系。稅收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電子商務的發展。
說征稅的原因有點牽強,網店魚龍混雜,產品真偽難辨,不利于消費者維權。很多時候,網購和實物確實有差距。由于沒有發票等憑證,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糾紛也時有發生。但目前大部分產品都支持7天退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此外,商家如果一直在做假冒偽劣的產品,是很難長久生存的。
此外,在線商店還有一個
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開網店門檻低,手續便捷,被許多人視為就業、創業的一個渠道,甚至一些殘疾人士也在其中找到了謀生之道,過早征稅也會阻礙青年人的就業與創業。也不能說征稅一點好處沒有,一些淘寶店主的信用刷單就很難了,從這方面來說,有利于對行業規范監管。
征稅誰來買單?
目前法案是針對年銷售額36萬元以上的網店征稅,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目前95%的淘寶賣家營業額在24萬元人民幣以下,表面上看,大多數網店不在能征稅的范圍內。但是因為個人網店一般不給消費者提供發票,交易賬單進入對私賬戶,無法看到真實數據。如果將這些灰色收入透明,大部門網店年銷售額都在36萬以上。真正做淘寶的都知道,大賣家賺錢,小賣家也很多做不下去的,看著營業額高,其實利益微薄。如果年銷售額達不到36萬,那也就沒有開店的必要了吧。如果都有錢,早就去開實體店,或者入駐大的電商了。
網店之所以火,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價格便宜。據調查,如果買家提出開具發票的話,一般價格都要上浮7%—12%。C2C網店與大型電商和實體店也就這10%左右的差距,如果這10%都被剝奪了,因征稅引致商品提價,必然將削弱網店的市場競爭能力,這無疑會進一步地影響網店的生存,中小網店也會面臨一次洗牌。
網上的東西其實已經是含稅的,畢竟不可能都是自己家的產品,從原材料、生產廠家、運輸等流程中其實都已經交稅了。網店收稅令網店增加了運營成本,未來網店通過變相調價等其他方式將多出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們領工資已經交過稅,我們拿工資去購物還要再一次交稅。在中國現行的稅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稅收來自于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環節。因此,稅務部門最緊要的工作不是向網店征稅,而是改革稅制,降低中國實體交易中的過重稅負。
網店該如何征稅?
目前世界各國關于電子商務課稅至少存在一點共識,那就是“稅收中性原則”:一是盡可能不給納稅人或社會帶來其他的額外損失或負擔;二是征稅應避免對網上貿易發生干擾。特別是不能使稅收成為超越市場機制而成為資源配置的決定因素。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逐漸成熟,網店征稅是大勢所趨,而技術上的操作不難解決??梢越Y合國內電子商務實際發展情況,借鑒國外實踐經驗。對網店征稅,關鍵是在公平競爭和快速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網店應該納稅,但絕對不是實體店的稅種。針對以網店為職業的個人賣家,相關部門是否應該考慮采取一定的補貼、減免措施?一方面可以加強監管,保證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可以鼓勵那些信譽良好、正規的網店進一步發展,要合理合情的收取??傮w上應該分類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
電子商務多數都是小微企業,應該給一定時間讓它慢慢長大,讓它成長更結實,再逐漸進入稅收環節,而雁過拔毛式的增值稅、消費稅則干擾電商市場,使市場個體的自發交易變得更加困難,窒息整個市場的活力。
我們專注高端建站,小程序開發、軟件系統定制開發、BUG修復、物聯網開發、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十余年開發經驗,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多一次對比,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